邓小平与希望工程
1997年2月19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离开了我们。20余年过去了,他给希望工程的题词和两次捐款,一直激励着希望工程一步步取得成功。

1989年,为了筹集资金救助全国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共青团中央创办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并启动“希望工程”。1992年6月10日,有两名军人来到中国青基会,带来3000元钱捐给希望工程。工作人员在接待之余向他们询问捐赠者的姓名,来人不愿意透露信息。工作人员还是希望留下捐款人名字,留下一份责任与爱心清单,这样才留下了“一位老党员”的签名。

几个月后的10月6日,这两名军人又来到中国青基会,向希望工程捐赠2000元,留下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签名。这位“老共产党员”究竟是谁?工作人员记下了两人的车牌号,终于得知,这是邓小平同志心系贫困学子,给希望工程捐赠的善款。中国青基会当即决定,将这笔捐款用于邓小平同志早年战斗过的广西百色地区,救助那里的失学儿童。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捐款的消息传到广西平果县希望小学后,学校的孩子们欢呼雀跃,在教室的黑板上写着这样的大字:“邓爷爷,我们非常想念您!”受助生周标亮怀着激动的心情,代表全校受到邓爷爷资助的同学,于同年11月6日给邓小平同志写了信。这封信很快在11月8日的《右江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出,同时新华社也发了通稿,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

早在1990年5月,共青团中央给邓小平同志写信,请他为希望工程题字。几天后,中国青基会就收到了邓小平同志手书的“希望工程”题字。1992年4月15日,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的题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由此也揭开了“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的序幕。邓小平同志一生关心青少年及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的培养,曾提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2004年,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邓小平同志的亲属遵照他的遗愿,把他生前的全部稿费140多万元捐献出来,发起设立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围绕科技创新开展活动,激励青少年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从小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基金设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主要奖励在校大、中、小学生,每年奖励100人左右。至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已成功举办十二届,共有1190名大中小学生获奖。

2019年8月22日,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5周年之际,中国青基会联合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共同发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科技公益季”。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的设立,对于引导广大青少年永远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进一步激发创新热情、开发创造潜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希望工程已成为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具影响力的公益品牌。截至2019年,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61亿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617.02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359所。这些成绩的取得,邓小平同志题字、捐款等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