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新闻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千名希望学子进林州,在红旗渠畔争做“明亮少年”

2023-08-22 13:46

来源:本站

图片

在河南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团十九大部署之际,8月13日至18日,由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万名青少年进林州 红旗渠精神代代传”——“茅台王子 明亮少年”文化“豫”苗寻访实践公益活动成功举办。

来自全省18个地市100所希望小学的1000余名希望学子,走进红旗渠景区、踏进安阳航空科普馆以及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实地亲身感受触摸真实的历史,让希望学子们真切感悟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以及中华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从而培植深厚的爱国情怀,在希望学子的心中埋下信仰的火种,激励他们茁壮成长,成为将来国家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图片


【红旗渠畔】

聆听修渠故事,汲取奋进力量


抬头万仞壁立,俯首百米深谷。渠水悬在半空宛若“天河”的红旗渠,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一条人工渠,就是一座流动的丰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来到红旗渠纪念馆,讲解员通过“千年旱魔、红旗引领、太行丰碑、山河巨变、精神永恒”五个展厅,带领孩子们回顾了当年的修渠历程。

红旗渠纪念馆内林州人民凿山开渠的生动雕像,凿渠工人留下的珍贵文物,记录着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精神的历史资料文件……无一不在诉说着林州人民遇沟架桥、逢山凿洞、铸就伟岸的光辉事迹,吸引希望学子们驻足围观。

图片
图片

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来自许昌申通希望小学的孙贝辰和她的同学们拿着笔记本一边看一边写,他们把在红旗渠纪念馆的见闻一笔一画的快速记录在笔记本上。

孩子们纷纷走上“红飘带”、登上“水长城”,观摩红旗渠的重点咽喉工程——青年洞。在红旗渠青年洞景区,一场大型实景演出真实地再现了林州人民当年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凿山修渠的前世今生。演员身套绳索手持钢橇从悬崖高处悬索而下,展现出林州人当年修渠排险的惊险场景与无畏精神,引得现场观看的青少年们阵阵惊呼。

图片

表演结束后,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掌声。“老天爷不给咱们水,但是咱们林州人就是不服输,非要把水引过来。”来自南锦瑟立邦希望小学11岁的秦柯鹏,在认真观看完表演后感慨道,“以后我也得跟他们一样,在学习上要能吃苦,不能服输。”秦柯鹏和他的同学们从小在林州长大,对红旗渠的故事稔熟于心,提起红旗渠精神时也是脱口而出,他说自己以后要在学习上多下功夫。

“林州人民用10年的时间修建红旗渠,创造了奇迹,他们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认为这次的参观很有意义,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自力更生,创造不可能的奇迹。”开封市尉氏县金伯利希望小学李慧羽在参观完青年洞,了解了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的故事后感慨道。

来自周口市郸城县的许诺感叹道:“初入太行山,我们对一切都很好奇,山层层叠叠,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宏伟的太行山震撼人心。听了前辈们修渠的故事后,我才发现林州人民得有多坚定的信念啊!即使好多人已经离去,却还让人回味无穷!”

图片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1000余名青少年在青年洞前合影留念时,共同喊出红旗渠精神的声音响彻太行山谷,也让这1000余名青少年在红旗渠畔的实地寻访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


【航空航天科普馆】

探索航天奥秘,点亮飞天梦想


在太空漫游是什么体验?中国空间站长什么模样?钢丝网怎么会有天鹅绒般的触觉……从红旗渠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孩子们又来到安阳航空航天科普馆,亲手触摸科技的成果,感受我国航空航天的硬核技术。

图片

“手握操纵杆,滑行、起飞、转向、降落,太棒了!”在安阳航空航天科普馆,孩子们不仅可以观摩学习我国自主研发的歼20战斗机、运20模型,还能亲身体验模拟驾驶技术、我国太空空间站天宫二号模型、长征二号F遥感火箭模型等。

图片

通过丰富多样的深度体验,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思,点亮崇尚科学、翱翔蓝天的航空梦想,将来为“强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在亲身体验了一把模拟开飞机的感觉后,一名学生告诉老师:“等我长大了也要开飞机!”

图片

“这样的活动很棒!科技,代表了新技术、新思维、新突破,在这里,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点燃梦想引擎,让航空航天精神的传承发展后继有人。”有参观者为活动点赞。


【中国文字博物馆】

探寻文字起源,增强文化自豪感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汉字书写形式不断变化,但以音、形、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饱含中华文化的基因,像舞动的精灵穿过3000多年风雨,给我们智慧和力量,给我们启示和信仰。

接下来,孩子们又来到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这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以文字为主干,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图片

还没进大门,就看到了一个金黄色的建筑物,这个建筑物像一把金黄的钥匙,即将开启知识的宝库的大门。走进二楼,各个展馆全面向孩子们展示汉字的演变史。首先是甲骨文,然后是金文,下面就是小篆大篆,接下来是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我在二楼了解到,小篆的字体是既美妙又润滑的,有起笔也有顿笔,还能写出汉字的神奇之处。不过,小篆的字体非常难写。”一名参加活动的孩子表示。

参观结束,孩子们感叹:“中国的文字历史是多么的悠久啊!我们要将这些力量和智慧传承下去,让汉字永生,让中华文化永生。”还有的同学备受鼓舞:“汉字既是博大精深的,又是美妙的。在将来,汉字也可能是伟大的,也让我了解到了汉字的发展史,字如其人,我以后也要写出一手好字来。”

图片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让青少年研究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可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和理解中华文化的诸多方面,如宗教、哲学、艺术、科技等,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图片


文化“豫”苗绘就青春亮丽底色

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从浸透中国人精神风格的红旗渠,到一笔一划蕴含中国智慧的甲骨文字,“茅台王子 明亮少年”文化“豫”苗寻访实践公益活动中,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传统文化和红色精神。

领悟了红旗渠精神后,这群青少年往后要将这种精神真正地外化于行。

在红旗渠精神营地,孩子们将这几天的见闻与感悟,点点滴滴,用手中的笔一笔一划写在纸上。来自郑州的李馨瑶这样写道:“最开始我很难想象当时的林州人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但她又写道,在经历红旗渠纪念馆和青年洞一天的见闻后,自己明白了,让林州人民坚持下来的是信念和责任。“我也要做一个有信念,有责任,有梦想的青年,并日复一日地为之奋斗。”

“没有老一辈人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今天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发出这样的感叹。

还有的孩子写道:“通过一天的学习实践,我感受到了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风险的伟大精神,红旗渠精神万岁,让我们唱响时代的赞歌,把红旗渠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吧!”

铿锵有力的话语,既是这群孩子们对红旗渠精神的深刻认识,也是他们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

图片

孩子们在精神营地用一幅幅彩绘描绘出在红旗渠的见闻,在红旗渠青年洞的见到的场景被孩子们用画笔生动地呈现了出来。来自许昌市襄城县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橡皮泥和画笔制作出了一部讲述林州人民在修渠前后的故事。描述林州上世纪的大旱场景的“大旱林州”,讲述女人因打翻一桶水而内疚自杀故事的“老汉担水”,描述修渠工人在太行山悬崖峭壁排险场景的“悬崖凿壁”,再现红旗渠胜利修成场景的“分水闸”,描述当前林州一派繁荣景象的“现代林州”,组成了林州人民在极度缺水的自然条件下最终成功修渠的“战斗史诗”。

来自鹤壁淇县的程玉竹在纸上写下:“通过今天的行程我知道,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次寻访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出了课堂,让孩子们稚嫩的心灵真正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红旗渠精神。”活动结束后,来自许昌市襄城县寺门村希望小学的带队老师写给了河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一封匿名感谢信,她在信中说,这次活动让孩子们看到了林州人民是怎样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孩子们在所看、所听中真正地悟到了红旗渠精神。“感谢‘希望工程’,感谢‘茅台王子’,说不如做,听不如行,看着孩子们写下此次研学之行的心得体会,我满心欢喜,经此一行,收获颇丰!”

图片

这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彩绘作品、一张张活动感悟,既是这次活动留在孩子们脑海中的深刻场景,也是对红旗渠精神的生动传承。

在这次活动结束后,来自各个学校的希望学子们也将在自己的学校开展宣讲活动。这1000余名的希望学子们在回到各自的学校后,将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见闻感悟分享给自己的同学们,让红旗渠精神感染更多的青少年,在青少年中得到更加广泛地传承。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可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让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

现场捐助捐赠地址

郑州市金水路16号中青大厦1712室
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河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

捐助热线
0371-65902382

银行汇款
户 名: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开户银行: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纬五路支行
账 号:999156000400001585

豫ICP备19033917号-1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